随着全球供应链持续变动,企业正在积极寻求中国以外的生产基地。然而,「中国+1」策略需经过谨慎的规划以确保成功。在我们最近期的网络研讨会中,业界专家 Kathy Liu(中菲行的全球销售与营销副总裁)与 Karen Kenney(贸易合规专家)深入探讨了企业在迁移制造业务时所面临的挑战与关键考虑因素。以下为其重点摘要。
1. 东南亚的货运运力限制
随着许多制造商逐渐将业务迁移至东南亚,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空、海运运力有限,再加上其港口设施自动化程度较低,可能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以及交货时程增加。Kathy指出,许多企业正利用中国作为运输中心,整合来自东南亚的货运,以优化成本与效率。
2. 基础设施与投资等挑战
尽管各国正尝试透过投资以改善替代制造基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如道路、港口等),但这些项目仍属于长期发展计划。Kenney指出,虽然越南、印度等国正积极吸引全球投资,但许多基础设施尚需数年才能完全落实。此外,部分美国政策对其关键基础设施的外资投资设限,使该情势更加复杂。
3. 文化与劳动力差异
制造商也必须适应在工作伦理与商业运营上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常见的「996」 工作模式(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6天)可提高生产效率。然而,这种工作模式未必适用于其他地区,不同地区对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重视程度不同。充分理解这些差异以及做出调整对于维持运营效率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准确评估劳动力成本。
4. 合规要求与原产地风险
许多企业误以为只要将组装迁移至东南亚就会自动改变产品的原产地。然而,若是大部分零组件仍来自于中国,根据美国的贸易法规,最终产品可能仍将被归类为中国制造。正如Kenney所警示,随着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加强新法规的执行力度,要成功避免遭受处罚,企业必须仔细评估其供应链,以确保符合贸易合规要求。
5. 策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法规变化、成本上升以及其他物流挑战,企业需要经验丰富的伙伴协助他们顺利迁移至新的生产与分销国家。Kathy强调,与中菲行这样的全球物流服务供货商合作是极具价值的,他们能为企业量身订制解决方案,同时他们具备东南亚、印度及其他新兴生产中心的当地市场专业知识。
中国+1:谨慎规划是成功落实策略的最佳关键
中国+1策略能有效帮助企业多元化供应链,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在评估将生产业务扩展至新国家时,企业必须仔细评估该市场的货运运力、物流基础设施、贸易合规风险以及文化差异,以明智做出决策。透过与具备专业知识的伙伴合作规划策略,企业能成功调整其供应链,高效应对多变的全球制造市场。
您正在寻求应对供应链转型的专业指导?请立即联系中菲行,让我们为您量身定制物流解决方案。